高级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校长。曾独立主持江苏省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汉字教学模式与价值研究》并于2018年结题。
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文化故事,江苏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仇玉玲校长之前为我们带来的有关十二生肖、五行、季节、方位、数字、六艺以及中国古代纪年历法的汉字文化故事,深受同学们的好评和喜爱。
现在,仇校长又为大家带来了新的系列汉字文化故事——百家姓。今天是“岑”的故事,快跟报报一起来看看吧!
百家姓-67岑 音频: 进度条 00:00 06:33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在秦汉文字中,“岑”的字形都是“山在下,今在上”,到了《说文解字》中小篆的字形才变成“山在上,今在下”的形状。“岑”是形声字,“山”是形符,表示这个字跟“山”有关,“今”是声符,表示读音。这个字作为姓氏的时候,很多地方都读“qin”,民国以后国语规范化,才统一读cen。
“岑”,本义是指“小而高的山”,后来泛指山,也指“高的山崖或堤岸”。词语“岑寂”意思是如山一般的寂静。
岑姓是个并不常见的姓氏。岑姓最早源自姬姓,出自周文王同父异母的弟弟耀。周武王消灭商纣之后,大封天下。他将耀的儿子渠封于岑亭(现在陕西韩城一带),为子爵,因此渠又被称为岑子。岑子的后代便以国为氏,于是有了岑姓。岑姓后人尊岑子(也就是姬渠)为得姓始祖。
岑姓后人从岑亭(今陕西韩城)开始,后来迁居南阳郡。到东汉,因为名将岑彭的出现,使得岑姓名扬天下,为后来岑姓家族的兴起与发展壮大奠下了基础。岑姓后人世袭为官,名声鹊起。到了唐朝,岑氏子孙人才辈出,出将入相,成为名门望族。在唐代官居丞相之位的便有三人,当朝为官的更是不计其数。
除了岑姓汉人以外,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岑姓人口。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个县级市叫岑溪,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个县叫岑巩,都与当地有很多岑姓人家有关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每当读到这一千古传颂的名句,我们便会想起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唐玄宗年间,西北边疆一带战事不断。岑参怀着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两次出塞,在军营之中生活长达六年之久,他对塞外风光和军士们的征战生涯有深切的感受,写下来许多著名的诗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代表作。诗歌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发塞外送别、雪中送客的离愁和乡思,诗句充满神奇的想象,读来毫无哀伤之感。全诗气势磅礴,意境高远,被称为大唐盛世边塞诗中的压卷之作。“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漫天飞舞的场景跃然纸上,你一定要找来整首诗歌放声读一读。读岑参的诗歌,你更能走进岑参的内心,也更能理解他坎坷一生中始终不灭的报国之志。
岑参出生名门,家世显赫,从他的曾祖父开始,岑家出过三位宰相。他的父亲是晋州刺史。后来父亲因病去世,家道中落,岑参从小跟着兄长读书,十来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近三十岁得中进士后,他曾两度出塞,颇有雄心壮志。因他曾在嘉州任刺史,世称“岑嘉州”。
唐代诗人中,岑参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和高适并称“高岑”。他边塞诗的风格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雄奇瑰丽,大气磅礴”。
他还有许多非常有名的诗句,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等,都值得好好去读一读。
“岑”虽为姓氏,但从字形中我们依然可以知道它的本义。像这样与“山”有关的字还有很多,如“巅、崖、岩”等,你能猜一猜“岁”、“崭”和“山”会有什么关系吗?
(书法视频由解生华老师提供,姚睿老师制作。特此鸣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