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岑参生平 > 诗歌成就

说“参”

时间:2023-01-08 09:45:13 诗歌成就 我要投稿

在讲授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的时候,会遇到这样几个人名,拿不准读音,这就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汉高祖的功臣曹参,以及盛唐边塞诗人岑参。这是因为“参”字共有六种读音,实在不知这几个古人的名字到底该采用哪种读音。

查《辞源》可知,“参”的六种读音和意义分别如下:

1.音:shēn 所今切(《广韵》反切),平(声调),侵韵(韵部),山(声母)。义:㈠星名。㈡药名,即人参。㈢见“参参”。

2.音:cēn 楚簪切,平,侵韵,初。义:㈣见“参差”。

3.音:cān 仓含切,平,覃韵,清。义:㈤参与。㈥旧时称下见上。见“参拜”。㈦检验。见“参稽”。㈧弹劾。㈨高。见“参寥”。㈩通“骖”。见“参乘”。

4.音:sān 苏甘切,平,谈韵,心。义:(十一)通“三”。

5.音:càn 七绀切,去,勘韵,清。义:(十二)鼓曲;击鼓三下。通“掺”。见“渔阳参挝”。

6.音:sǎn 《集韵》桑感切,上,感韵。义:(十三)杂。通“糁”。

当然,“参”字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据《汉语大字典》,第一种读shēn(所今切)的“参”,还有海参和姓参两义。第二种读cēn(楚簪切)的“参”,更还有“指成三个的事物”、“配合”、“齐;等同”、“杂”、“研究;商讨”、“直向;对着”、“古代车战的一种阵名”七义。

要从这六种读音中判断曾参、曹参、岑参的读音实在困难。怎么办?我们可先采用排除法。考虑到古人取名要兼顾意义的习惯,所以首先可排除“sǎn桑感切”的读音,因为其意义是“杂”,杂而不纯,士君子不会选这个字义。

其次可排除“cēn楚簪切”的读音,因为这个音与“差(cī)”组成双声连绵词,必须要“参差”连用纔有意义,拆开后不成词。

再次可排除“càn七绀切”的读音,因为这个读音特见于祢衡的“渔阳参挝”,所谓击鼓骂曹。曾参、曹参取名时,“参”通击鼓之“掺”的读法根本还没有产生。

最后还可排除“sān苏甘切”的读音,尽管现代人有名叫“曾三”,古人称他人的行第也有“杜二”、“陈三”、“秦七”、“黄九”,但古人自己取名一般不直接显示行第,而是在表字中体现出来,并以伯(孟)、仲、叔、季的次序,而非一、二、三、四的次序表现出来。至于小说笔记中张三李四之类的说法,那只是叙述者对市井之人鄙视性的一般代称而已。

六种读音中还剩下“shēn所今切”和“cān仓含切”两种,这也正是使我们在试图准确读出曾参、曹参、岑参的名字时颇为犹豫迟疑的地方。那么,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读音呢?窃以为有两种方法。

其一,通过表字来判断其名的读音。我们知道,古人的名和字之间一般是有联系的,《白虎通义·姓名》曰:“或旁其名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颜氏家训·风操》曰:“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换句话说,表字就是对名的训释。先看曾参。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字子舆。“舆”就是对“参”的解释。根据上举《辞源》十三种和《汉语大字典》九种字义,其中和“舆”的意义最接近的就是《辞源》第十义“参乘”的“参”,即通“骖”的“参”。舆是车,参是车旁的马。古有“参舆”一词,指三匹马驾的车。《汉语大词典》读作“三舆”,恐怕有问题。窃以为曾参的“参”,应读作“cān仓含切”。再看曹参。《史记·曹相国世家》、《汉书·曹参传》正文未载曹参表字,然而,曹参表字仍有迹可寻,裴骃《史记集解》引张华曰:“曹参字敬伯。”司马贞《史记索隐》亦曰:“按《春秋纬》及《博物志》,并云参字敬伯。”敬伯之“伯”,表明曹参是长子,老大。因此,只有“敬”字表“参”之德。根据上举若干种“参”的字义中,只有“下见上”的参拜、参见、参候之“参”有“敬”的意思。由此可见,曹参的“参”应读作“cān仓含切”。当然,岑参的表字不可考,但古人取名常有效法古贤的思路,岑参取名也极可能仿效曾参、曹参,所以可推测也应该读作“cān仓含切”。

其二,通过古人诗中使用人名作韵脚的例子来判断其读音。比如《石门文字禅》卷二十四《送一上人序》记载张商英唱和惠洪的诗:“心月澄澄映碧潭,曾参错认作曹参。若非临济具只眼,争得维摩相对谈。万象森罗皆拱北,百城迢递谩游南。直须取惜眉毛落,烧却山头洛浦庵。”本诗的韵脚潭、谈、南、庵,均属《广韵》下平声二十二覃(二十三谈同用)可知此诗“曾参”、“曹参”的“参”亦为覃韵,平声,读作“cān仓含切”。又如《王荆公诗注》卷三十九《送江宁彭给事赴阙》中有“楚地怪须留汲黯,萧规疑欲付曹参”一联。此诗为七言排律,首句入韵,一韵到底,兼、男、龛、酣、堪、覃、甘、探、含、蚕、昙、耽、蓝、戡、南、驔、鬖、涵、谈、三、惭、妉、潭、谙、聃、镡、参、贪、惔、篸、岚、骖、楠,共三十二韵,也均属《广韵》下平声二十二覃(二十三谈同用)。可见宋人张商英、王安石辈都将曹参的“参”读为“cān仓含切”。而从“曾参错认作曹参”一句,也可类推张商英将曾参的“参”读作曹参的“参”。

大抵曹参的读音没有分歧,然而曾参的读法却并不统一。比如《王荆公诗注》卷二十九《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留犁挠酒得戎心,绣袷通欢岁月深。奉使由来须陆贾,离亲何必强曾参。燕人候望空瓯脱,塞马追随出蹛林。万里春风归正好,亦逢佳客想挥金。”心、深、林、金都属侵韵,“参”与之押韵,当然也是侵韵。而押侵韵的“参”,除去“参差”的“参”之外,就只有一种读音,即“shēn所今切”,参宿的参,人参的参,海参的参。《王荆公诗注》卷三十九《初去临川》:“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忧伤遇事纷纷出,疾病乘虚舋舋侵。未有半分求自赎,恐填沟壑更沾襟。”同样也将“参”视为侵韵的读音。不过,王氏的这种读法恐怕是错误的,理由可从曾参字子舆得到证明。

综上所述,窃以为曾参、曹参、岑参都应该读为参加的“参”。

感谢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授权转载此文,本文原发于作者天涯博客“梦蝶居士”,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原作者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