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岑参生平 > 诗歌成就

古诗文中的文化常识、典故及意象(二)

时间:2023-01-08 01:25:33 诗歌成就 我要投稿

26、洗耳

洗耳,典故名,典出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许由听到尧让位给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因而临水洗耳。后遂以"洗耳、许由洗耳"等表示以接触尘俗的东西为耻辱,心性旷达于物外。

【许由洗耳】《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汉赵岐注:"乐道守志,若许由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巢由洗耳】李白《山人劝酒》诗:"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又《笑歌行》:"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巢父洗耳】《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巢由耳】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调养圣贤心,洗荡巢由耳。"

【洗耳翁】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四:"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洗耳高人】陆游《秋晚杂兴》诗六:"洗耳高人耻见尧,看渠应不爱弓招,精神徇物那能久,刀砺君看日日消。"

【幸可饮牛】苏轼《江月五首》之三:"驱云扫众宿,俯仰迷空水,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

27、蚕丛

蚕丛,又称蚕丛氏,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他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向左交叉(通常汉族传统衣服为右衽,即向右交叉的),最早他居住岷山石室中。后来蚕丛为了养蚕事业。率领部族从岷山到成都居住。在夏桀十四年,夏桀派大将军扁攻打蚕丛和有缗氏,于是蚕丛跟有缗氏说用美女来让夏桀没有打仗的心情,果然夏桀被美女迷惑后,宣布要回到朝廷。西周时期,蚕丛被其他部落打败后,蚕丛的子孙后代,都各别逃到姚和〈两地于今四川西昌一带〉,最后由新势力鱼凫来结束这次战争。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李白《送友人入蜀》

28、蓬莱文章建安骨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29、子猷yóu佳兴发

子猷yóu:即王子猷yóu(王徽之)。《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30、山阴雪后行

山阴:今浙江绍兴。山阴雪:据《世说新语·任诞》记载:东晋人王徽之家住山阴,一夜大雪,四望一片洁白,忽忆好友戴逵家在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就乘船去访问。经过一夜的时间,才到达戴的门前,却不入门而回。人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阴:一作“隐”。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31、漂母

漂母"这个典故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少年时虽有才能却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做生意又不善于谋划,所以只好寄人篱下,受到人们的辱骂和鄙视。有一次在他饥饿的时候来到河边钓鱼,一个洗衣服的妇人看到他可怜,不图回报的把自己的粮食分给韩信吃。后来,人们就有这个典故来表示馈赠食物。宋代苏轼的《石塔寺》就运用了这个典故:"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荒。"

32、玉箸

玉做的筷子。

亦指思妇的眼泪,如高适的【燕歌行】中的“玉箸应啼别离后”。

33、梅福徒为尔

在历史上,梅福算不得什么重要人物,所谓南昌尉也就是警察局长之类的芝麻官,但他的名字却一再见诸于史书。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他曾与匡衡(就是凿壁偷光的那位)联名上书要求"封孔子世为汤后"。公元前14年,梅福又上表章,提醒皇帝应广揽贤士、虚心纳谏,并警惕权臣"势隆于君"。当时的汉成帝荒淫好色,外戚专权,梅福可能是预见到某种危险,所以才贡献愚忠,但皇帝根本没有采纳。梅福的奏章洋洋数千言,其中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这样的警句,"资治通鉴"全文照转,也说明了司马光的重视。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高适《封丘作》

34、白云

白云:用南朝齐梁人陶弘景故事。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说,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还往往指事物的变化无常。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35、周旋

《世说新语·品藻》载,东晋名士殷浩和桓温齐名,而桓温"常有竞心",曾要与殷浩比较彼此的高下,殷浩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表示毫无竞心,因而传为美谈。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诗人出奇地用身、魂在梦中夜谈的想象,形容沈的隐逸已臻化境。他只在睡梦中跟自己的灵魂反复交谈自己觉醒时的行为。诗人用这样浪漫的想象,暗寓比托,以结束全诗,正是含蓄地表明,沈的隐逸是志行一致的,远非那些言行不一的名士可比。

36、青袍

唐贞观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显庆元年,规定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唐 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按,此处“青袍”指县尉之服。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刘长卿《送严士元》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严士元这次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诗人的消息,就这样回答他"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37、庾开府、庾郎

yǔ kāi fǔ 解释: 1.指北周文学家庾信。因其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故称。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梅尧臣《苏幕遮》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38、江东

因长江在自芜湖至南京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历史变迁,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又因古人以东为左,位于长江之东,故又称"江左"。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39、南阳、司隶章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新莽末年淮阳王刘玄起兵后,将北都洛阳,以刘秀兼代司隶校尉。刘秀置僚属,作文移与属县,从事伺察。一如旧章。三辅吏士东迎刘玄部队,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本谓恢复汉朝官仪服饰制度。后用以比喻帝室中兴,国土重光。南阳,是刘秀的故乡。刘秀曾把汉王朝从王莽篡政的逆境中恢复过来。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杜甫《喜达行在所》

40、汨罗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杜甫《天末怀李白》

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41、茂陵多病后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杜甫《琴台》

茂陵:司马相如病退后,居茂陵,这里代指司马相如。多病:司马相如有消渴病,即糖尿病。从相如与文君的晚年生活着墨,写他俩始终不渝的真挚爱情。这两句是说,司马相如虽已年老多病,而对文君仍然怀着热烈的爱,一如当初,丝毫没有衰减。短短二句,不同寻常,用相如、文君晚年的相爱弥深,暗点他们当年琴心相结的爱情的美好。

42、八阵图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43、伊吕、萧曹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

44、仲宣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

45、青眼

魏国诗人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对人表示好感,白眼对人表示蔑视。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仲宣楼那边已经是春末,我以青眼看着你,放声高歌,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46、贾傅、褚公

贾傅:即汉代贾谊。因曾官长沙王太傅,故称。

褚公:指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绝伦:无与伦比。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杜甫《发潭州》

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历史上的才人志士命运是何等相似,诗人也正是因为疏救房琯,离开朝廷而沉沦不遇。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诗人是在借古人以抒写情怀。

47、丹陛、紫薇

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左省: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两人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48、梁园

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

49、龙钟

指流泪的样子。

岑参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50、子推、寒食节

【寒食】节令,清明前一天。春秋时介子推曾随晋公子重耳出门在外十九年。耳后为晋文公,赏赐随从。推不求官封,与母隐居绵山,后耳焚山逼他出,推拒而抱树枝烧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等地为纪念他,每年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俗称寒食节。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