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岑参生平 > 诗歌成就

00538古代文学史(一)第七章知识点 隋唐五代文学

时间:2022-12-12 21:54:47 诗歌成就 我要投稿

1.北齐、北周旧臣

①北齐、北周旧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北朝诗风代表。

②卢思道《从军行》:采用思妇,征夫结构,反映边塞生活。

③杨 素《出塞》:流动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慷慨呜咽。

④薛道衡:闺怨诗《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辞清句丽)

2.杨广及其周围的南朝文士 选

①整体风格:隋初文学,南北诗风并存,到隋炀帝,诗风朝 重文采 的南朝诗风

发展

②梁、陈入隋的文人:江总、许善心、 虞世基、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3.贞观诗坛

①人物:唐贞观年间 , 以唐太宗李世民为诗坛盟主 , 在他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

朝文士, 包括虞世南、上官仪。

②风格:受南朝诗风影响 , 重声律辞采;表现技巧上,由刚健质朴趋向贵族化

和宫廷化。

4.上官体

①人物:指初唐宫廷诗人上官仪及其效仿者的诗体。(提出“六对”“八对”)

②风格:多应制奉和之作,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婉转工整。追求声律

辞采之美,多为五言。

5.王绩《野望》 艺术风格:

五言律诗,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如: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6.初唐四杰

①人物: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

②风格:长于律诗,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

诗歌出现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思索人生哲理,描写场景题材开始走向市井。

③特色: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7.文章四友

①特殊人物:其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②人物:指李峤[qiáo]、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四人律诗以五律居多。

8.杜审言

①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其最有名的五律诗

②艺术特点: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的气息,给人以华妙超然之感外,体现出丰满圆

融之美。

9.宋之问、沈佺期

①成就: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②宋之问:《度大庾岭》和《渡汉江》。

③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是早期七言律诗的成熟之作,是初唐七律的

样板。

10.陈子昂的诗歌特征及对唐诗变革的影响:

①复归风雅:追求风骨、比兴。主要体现在 38 首《感遇》诗,继承阮籍《咏怀》,

寄托遥深。

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诗中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具有唐诗风骨,《登幽州台

歌》

11.吴中四士

①人物:是初、盛唐之交的四位诗人。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 诗中的诗,顶峰上

的顶峰”

12.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们

一.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1.王维,有“ 诗佛” 之称。 选

王维代表作: 选

①早年积极进取 —《少年行》

②后期隐逸的山水田园诗 — 《山居秋暝》《辛夷坞》

③归于禅心佛性 — 《山居即事》

2.简述王维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① 创造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静逸明秀意境,多描写空山的宁静

② 有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善于通过捕捉自然景物来创造一种无我意境

③ 受禅宗影响,诗中常有佛心禅趣,表现出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

3.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①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写秋山雨后晚景,清新明爽,闲静恬美,为历代传诵

的名篇,诗人在 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

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 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

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

的追求。

②王维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

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将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

露得极为透彻。

如:王维的《辛夷坞》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涧户寂无人”

插入其中,前 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

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 境的寂寞感。“寂无人”,在常人看来,该是何等的

孤独寂寞!而王维则不然,因他所欣 赏的正是人在寂寞时方能细察到的隐含自

然生机的空静之美。那自开自落的芙蓉花,所展 示的正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

原生状态,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没有孤独,也没有惆怅, 只有一片空灵的寂

静,而美的意境就产生于对这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感悟之中。

4.孟浩然代表作: 选

①济时用世愿望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朴实的田园风景画 — 《过故人庄》

5.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①遇景入咏时,常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

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②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③尽管孟浩然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非有意于模山范水,

只是一时兴到之语。观其全诗,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6.王翰: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

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代表作:《凉州词二首》等。

例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王昌龄代表作:《出塞二首》《从军行七首》,有“七绝圣手”之称,偶尔有

些女性的作品如宫怨诗《长信秋词五首》

8.王昌龄风格特征: 选 简

①多为七言绝句。豪爽俊丽、绪密思清。

②讲究立意构思,多写军旅生活之苦,诗风苍凉悲壮。

③语言含蓄雄放,意境高远深沉

二.其他:

1.崔颢 hào,代表作:《黄鹤楼》,严羽称之为“唐人七律之首”

2.李颀 qí ,雄浑刚健中带有玄幽之气 。代表作:《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

房给事》

3.祖咏, 代表作: 《望蓟门》

➢唐人七律之首是 崔颢 的《黄鹤楼》

➢古今七律第一是 杜甫 的《登高》

三.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1.边塞诗人 名

①以盛唐诗人高适、岑参为代表。

②多写边塞诗。诗写边塞风光及边塞生活,诗风多慷慨悲壮

2.高适 :盛唐诗人中,唯一高官封侯的人,渤海县侯。与岑参齐名,世称“高

岑”。七言歌行中 运用律句的典范之作是《燕歌行》。

3.高适的诗歌特点: 简 选

①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直抒胸臆,风骨凛然,慷慨悲壮。

②高适的诗以古体见长,尤以七古为胜

4.岑参:最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

5.岑参的诗歌内容:

①歌颂将士的战争生活,表现唐军的威武气势;

②记述汉与少数民族互相团结、和睦相处的情景;

③描绘西北边地奇异的自然景色和边塞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④写将士的乡思边愁。

6.岑参边塞诗好奇的特点:

①写奇伟壮丽的边塞风光。

②有的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声调激越,调奇。

③语奇意新。

7.“高岑”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齐名,世称“高岑”。高适、岑参的诗歌多写边塞生活,

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

8.王之涣与陶翰:与高适、岑参诗风相近

9.王之涣,仅存两首,慷慨雄放。景色壮阔,雄浑厚处《登鹳雀楼》《凉州词二

首》

10.陶翰:五言诗为主,有边塞诗,风格悲壮。 如:《古塞下曲》

第三章 李白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 诗仙” 。 选

一生五个阶段:

①蜀中时期,是李白读书习剑、学道漫游的时期

②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首入长安时期

③长安时期,是李白生活创作的重要转折时期

④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

⑤安史之乱时期

2.李白的乐府

简 选

(1)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

(2)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

①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丁都护歌》

②用古题写已怀,偏重于抒情。如《蜀道难》《将进酒》

3.李白的歌行

①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

②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激情喷涌,气势奔

放, 慷慨激昂,豪迈飘逸,气势凌厉而悲中见豪。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语奇意新。

4.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①李白的近体诗里,以绝句的艺术成就最高。充满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蕴涵

深长。

如《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七绝中,以山水诗和送别诗最多最出色,表现人与自然的融合,表现日常生

活中 的人情之美,兴到神会,一挥而就,自然天成。

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五言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自然含蓄。

④李白绝句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具有乐府民歌风格。

5.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简略版

①强烈的主观色彩

②想象的变幻莫测

③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总结:自我+想象

6.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①强烈的主观色彩

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经

常 用到“ 我” ,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

如《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②想象的变幻莫测

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意象的衔接组合是

大 跨度的,纵横变幻的,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a.意象: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尤其喜爱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

如大鹏、大 江、大河等。

b.语言:清亲明快,不加雕饰。

c.色调:明丽爽朗,多用“白”色。

如《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7.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①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描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

物象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②李白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

狂放精神。

③李白诗中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向。

④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8.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①地位:时代骄子,“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②影响:其独特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四章 杜甫

1.杜甫简介:字子美,其人有“诗圣”之称,其诗有“诗史”之称。由盛唐过渡

到中唐的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与李白合称为“李杜” 。

2.“诗史” 名 选

①“诗史”指杜甫所写的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的诗歌。

②以时事入诗,带有写实性质。

③借记事以抒情,充满爱国忧民精神。

3.思想 论 简

①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直面社会现实。

②继承《诗经》、《离骚》重兴寄的爱国忧民精神, 发展汉乐府民歌“写时事”

的优良传统,创立“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4.杜甫的诗史性质

①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素有“诗

史” 的美誉。

②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③还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5.杜诗的写实手法

①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

②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③融入强烈的抒情,以时事入诗却含有泪水和深情。

6.杜甫律诗的成就

①五七律兼擅。杜甫对的律不但韵律精细,且诗境浑成而多变化,有意境壮阔

忽转为凄凉的,也有气象巍峨忽转为情景细致婉约,如《月夜》

➢是七律的第一位大家,《登高》被评为古今七律第一。

②以律诗写组诗。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秋兴八首》。

③打破固定的律诗谱式,就律体的变格创为“拗体”。成熟之后的通变,表现

为变化中的完整。能律则律,当拗则拗,体现了诗人造语贵新,同中求异的创作

追求。

7.杜诗的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

(1)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①形成时间:主要成于杜甫晚年

②主要内容: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指感情的悲壮深厚,顿挫指

的是情感表达的波澜起伏。

③其他风格:萧散自然、平淡简易、含蓄委婉

(2)集大成:“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吾师”

把文学从抒发个人情怀襟怀引向写民生疾苦,从理想引向现实。

①不薄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

②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

③功力深厚,自铸伟词。

(3)地位:

①承前启后的作用:白居易、元稹的民生疾苦,韩愈、孟郊、李贺的奇崛、 散

文化和炼字,苦吟一派对炼字的追求,李商隐的七律,宋代江西诗派。

②更有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崇高人格。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首联一个“哀”字,奠定了全诗沉郁的感情基调。

②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抒发了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的感怆。

③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常

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④尾联中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 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

悲愁就更难排遣。

⑤纵览全诗,作者的情感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更加突显了悲慨之情的深厚,

完美诠释了杜诗沉 郁顿挫的特点。

第五章 大历诗坛

1.韦应物:因担任过苏州刺史,故后人亦称他为“ 韦苏州”

2.韦应物诗歌分期及艺术特色

①早期:追求理想,昂扬开朗

②后期:闲淡简远,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多山水诗。但已有正视现实的新

趋向。

3.刘长卿:擅长五言诗,自许为“ 五言长城” , 诗意象省净,极富韵味

4.刘长卿的诗歌内容:

①孤独落漠的士人心态

②时运不济的感伤惆怅

③特定时代的衰败萧索景象

5.“十才子”齐名 名 简 选

①人物: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钱起、卢纶、吉中孚、韩

翃 [hóng]、司空曙、苗发、崔峒[tóng]、耿湋[wéi]、夏侯审、李端。

②原因:这十个人诗风和创作倾向相似 ,且都活跃在大历初年

③内容:作品多为题赠送别之作,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

④代表:钱起被公认为“ 十才子” 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6.“十才子”诗歌的特色

①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

②诗歌意象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

③意象多由生活中常见的山峰、寒雨、落叶、灯影、苍苔等组成,刻画精巧细

致。

7.顾况

①强调诗歌反映人民疾苦、针砭时弊;

②主要体裁古诗、乐府,将古诗与民歌结合;

③格调通俗明快,通俗坦易;

④顾况诗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和元白诗派,怪奇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

8.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最擅长边塞诗,其情调悲怆低沉

9.李益诗风的两重性:

① 有盛唐余韵,边塞诗表现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具有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

②为中唐先声,具有感伤情调,带有大历时代的特点。

第六章 中唐 诗歌

1.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① 讽喻诗:自己最为看重,体现其诗歌理论及兼济之志,代表作《秦中吟》其十

《买花》

② 感伤诗:成就最高,代表《长恨歌》、《琵琶行》

③ 闲适诗:以谪贬江州为界,白居易的处世态度前后判若两人,诗风浅近平淡 ,

表达知足常乐,情致温厚柔和,代表作《问刘十九》

④ 杂律诗:一些写山水风光和友情的作品,代表《暮江吟》

2.元稹

①新乐府诗:大胆地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

②讽喻诗:谈社会问题,讽刺时政,如《织妇词》《田家词》

③叙事长诗:《连昌宫词》,被评为“ 融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

④艳情诗和悼亡诗: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如《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

⑤酬唱诗:和白居易一起,如《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3.元和体

①诗歌体裁:元稹和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 次韵相酬” 的长篇排律, 以

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 小碎篇章” , 加上两人的艳体诗,通称为“ 元

和体”

②艺术特点:语言浅白,格调轻快。

③影响:元和体诗突破了诗的传统,体现出世俗化特征。

4.元白诗派

①诗歌流派:中唐诗人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派别,两人同年及第,授

相同官职。

②诗歌内容:常以新乐府为题,诗歌尚时、尚俗、平实。

5.张籍和王建:中唐时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时号“ 张王”

6.张籍诗歌内容

①乐府诗:题材广泛,多为“ 俗人俗事”,以社会的缩影。《野老歌》《牧童词》

②近体诗:虽多为抒怀和酬赠之作,也带有写实倾向,且不乏新颖之作。《秋思》

7.王建诗歌内容:

①乐府诗:成就最高,题材广泛,爱憎强烈,如《田家行》;

②以俗语、民歌入诗的倾向,一些小诗写得通俗流利而脍炙人口,如《新嫁娘

词》三首;

③用七绝诗体,反映宫女生活、以白描见长的《宫词》百首。

8.韩孟诗派

①时期人物:中唐时期,以 韩愈、孟郊 为代表的诗歌流派;

②诗歌主张:该派诗人倡行“ 不平则鸣“ 的诗歌创作主张

③艺术特质:艺术上尚怪奇,重主观。

9.韩愈

(1)古文文体:杂文、赠序文、祭文、碑志、传记

(2)诗歌的艺术特点:

①以文为诗:《山石》汲取了游记散文的叙事手法,形成了诗歌的散文化。

②狠重奇险。韩愈在艺术上蓄意追求狠重、怪奇、险劲的境界。

③以丑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

④偶有富于神韵、清新自然的诗作,近似盛唐人的诗。

10.苦吟:中晚唐时期诗歌创作的特点,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语言

的生新。代表诗人有孟郊、李贺、贾岛、姚合。

11.孟郊:“ 诗囚”,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苏轼称“ 郊寒岛瘦”。选

12.孟郊诗歌创作的特点:

①以苦吟著称,注重造语炼字,构思奇特。

②多表现凄凉寒苦的贫困生活,诗境幽僻,风格峭硬。

③也有古朴平易的小诗,如《游子吟》。

13.李贺“诗鬼”

(1)长吉体 : 李贺诗的风格,常描写鬼魂,主观色彩强,喜用生新拗折字眼,

造语奇丽,带有神秘感。

(2)李贺诗歌艺术特色

①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

②写鬼怪,写死亡,写游仙,写梦幻,用各种形式来抒发表现自己的苦闷;

③异于常人的想象乃至幻想,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

④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

14.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被称为“诗豪”

15.刘禹锡诗歌分类

①政治讽刺诗:《戏增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

②咏史诗:刘诗中思想最深刻、艺术最精湛的部分, 如《西塞山怀古》《乌衣

巷》《石头城》

③民歌体诗:《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6.柳宗元: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17.诗歌分类 选

①抒写贬谪的抑郁悲伤、思乡之情,忧愤深广,风格清冷峭拔。 长于哀怨,得

屈骚之余意。

②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困扰。《渔翁》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1.李商隐:字义山,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李商隐诗歌分类

①政治诗:直诉愤慨、悲壮沉郁,表现出对政治的肯定或批判。精深婉丽的词

藻 中含有丰富的爱憎,多凄苦之词,充满浓郁感伤气息。

如《有感二首》、《重有感》的写作背景是甘露事变。

②无题诗:最广为传颂,诗以“无题”为名,是李商隐的创造之举。

a.内容上有寄托说和爱情说,

b.抒写交织希望与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心理,隐约和诗人的不幸身世存在联

系。

c.艺术上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

3.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①内容: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文本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无题诗意旨

的含蓄朦胧,同时为解读作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②形式:表达上的迷离恍惚,诗中所用形象常常是现实中没有的,但诗中有理

性 的结 构和通顺的句法,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理性的形象。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锦瑟

李商隐的无题诗朦胧美表现在:

①他在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文

本 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

了无题诗意 旨的含蓄朦胧,同时

为解读作品提供多种可能性;

②诗中所用形象常常是现实中没

有的,但诗中有理性的结构和通

顺的句法 ,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

理性的形象。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特征及其表现

①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②感情怅惘哀伤,形象迷离隐晦

③意旨含蓄朦胧,主题多义

④托意空灵,兴寄深微

5.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

①诗体: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

②情绪: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精美景物表现其心情,流露出

要眇蕴藉之情。

③用典:反用典故,正反对照,扩展了人思想活动的角度和空间。

④唯美: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致力于对唯美的追求,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 工

的独特风格。

⑤词化:诗歌的词化特征比较显著,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朦

胧唯美等, 这样便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

6.杜牧:和李商隐同为晚唐七绝成就最高的诗人,世称小李杜。

7.“二十八字史论”: 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用鲜明史论笔法,

追忆昔日辉煌,抒发末世哀伤。从时代变迁中参悟人生哲理,寓褒贬议论于含蓄

蕴藉之中,立意高绝,不落窠臼。

8.杜牧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包括: 抒发政治感慨 、表现政治见识 、立意高绝 、

议论不落窠臼、采用七绝形式.

9.许浑:诗作以五律、七律为主,怀古诗最为出色,善于写水,有“许浑千首湿”

之说 。 代表作《金陵怀古》 《咸阳城东楼》

10.贾岛:

①苦吟诗人,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

②善写五律,造清奇幽微之景,但有句无篇。

11.武功体:

①指姚合诗歌。

②代表作是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③代表作写山县荒凉,官况萧条,以及个人生活的窘态。

12.姚合和贾岛的区别

①题材上,与贾岛接近,而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

②风格上,因姚合仕途较为顺利,诗风相对显得清稳闲适。

13.皮日休:继承元、白新乐府写实批判精神的晚唐诗人,写实手法、讽喻精神,

反映民生疾苦,批判腐败统治。 代表作《正乐府十篇》《汴河怀古二首》。 选

14.陆龟蒙:别号江湖散人。多描写自然风光与隐逸情调,五七言绝句,淡泊情

思、 淡泊境界,形成江湖隐逸诗风。如《晚渡》《太湖叟》

15.司空图: 消极避世思想,冷清淡寂

第八章 唐代散文

1.古文运动

①背景:是一场由骈体到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

②兴起原因: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借助于儒学复古;直接原因是受文体文风 自

身演变支配。

③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所写的古文代表了唐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古文运动

①指中唐时期出现的一场由骈体文向散体文转变的文体革新运动。

②代表作家是韩愈、柳宗元。

③主张文以明道。

2.韩愈

①文以明道

②不平则鸣(出自《送孟东野序》)

③陈言务去 (辞必己出)

④ 文从字顺(气盛言宜)

3.柳宗元: 选

①文以明道;

②反对浮绘雕琢;

③更重视文学性和审美性

4.古文理论主张

① “文以明道”:《争臣论》,确定古文创作的指导思想,强调作家思想修养

的重要性;

② “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对“ 文以明道” 补充,为“ 古文” 发

展奠定基础,使文体革新得以实现。

③“陈言务去”:《答李翊 [ y ì ] 书》,反对因袭、模拟、要求散文要写出

新意。

④“文从字顺”: 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畅。

5.韩愈散文的成就:

辞必己出

①杂文:自由随便,充满文采,新颖奇妙,随意挥洒。《送穷文》《进学解》

②赠序文:借题发挥,委婉多姿,切中时弊。

《送孟东野序》《祭十二郎文》祭文

③短文:嘲讽现实,议论精辟。《伯夷颂》《杂说》《获麟解》

④碑志和传记:借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议论、讽刺、记叙融为一体,表现强烈

爱憎。碑志也是韩愈最多的一类文体。如《柳子厚墓志铭》

6.柳宗元

①文体:主要有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和寓言等文学散文,其中山水游记 是其 散

文精品

②代表作: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

①柳宗元在流放永州时写的一组山水游记。

②其中代表作有《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至小丘西小石潭 记》

等。

③富有诗情画意,写景传神,借景物描写抒发怨愤之情

7.柳宗元文学散文的艺术风格:

①寓言散文大都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例如《黔之驴》。

②山水游记善于选取深奥幽美的小景物,精心刻画,极具艺术之美。有时采用

直接象 征手法,移情于景,寄寓身世之感。例如《始得西山宴游记》。

③总体艺术风格沉郁凝练,冷峻峭拔、具有凄幽、愤激、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

诗意

8.讽刺小品文

①是晚唐时期出现的一种文体,篇幅短小精悍,多为刺时之作,批判性强,情

感炽烈。

②代表作家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

a.皮日休:《读司马法》、《鹿门隐书》

b.陆龟蒙:《笠泽丛书》、《野庙碑》

c.罗隐:《谗书》,《英雄之言》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唐传奇小说的艺术成就:

(1)人物描写:

①通过语言和行动的具体描绘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运用肖像描写和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③用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语言运用:文言文为主,兼用口语,大量插入诗歌。

(3)情节安排: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唐传奇小说的含义

①是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因为有曲折的情节,所以称之为“ 传奇”。

②它的崛起和兴盛,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成熟的标志,也是小说作为一种

独立文体的正式开端。现多存于《太平广记》。

4.《枕中记》

①唐代传奇小说繁盛期的作品。

②作者是沈既济。

③鄙视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认为不过是黄粱一梦而已

5.唐传奇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

(1)艺术上:人物描写、情节安排、语言运用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标志古代小

说艺术的逐渐成熟。

①人物描写:对话、行动突显人物性格;对比、烘托丰富人物性格;细节描

写、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②情节安排:波澜起伏、严密完整、引人入胜。

③语言运用:散体古文为主,兼用口语和骈文,大量插入诗歌。

(2)意义:唐传奇是我国文学史上有意识写作小说的开始,它标志着中国小说

发展日 成熟。从此小说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特点,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6.俗讲:

①俗讲,又可称为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宣扬佛教教义。

②以经文为纲,将经文敷演为散文与诗句。

③说唱配合。

7.变文: 名

①变文是唐代民间说唱艺术的文学作品。

②内容为讲唱佛经故事和讲唱人世故事。

③散韵结合。

第十章 唐五代词

1.曲子词: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和乐歌唱的新诗体,属于诗的一种,当时一般称“曲”、

“曲子”或“曲子词”,后来才称“词”,别称“乐府”、“诗余”、“长短句”

等,词来源于民间。文人词产生的时代大约是中唐,以李白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为百代词曲

之祖

2.敦煌曲子词:

①敦煌曲子词,20 世纪初在敦煌被发现,从而证明词起源于民间。

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为唐代歌伎所作,体现了女性词的审美特质。

③敦煌曲子词反映了早期民间词所特有的思想感情和素朴风格,富于生活气息。

3.花间词派:

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文人词派,得名赵崇祚的《花间

集》。其词多用华丽文字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美貌、服饰、离愁别恨。整

体风格婉丽绮靡,对后世影响深远。

4.《花间集》

作者赵崇祚,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风格婉丽绮靡。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

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 奠定了“词

为艳科”的基础。

5.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人称“温八叉”,晚唐词坛第一大词人,花间派鼻祖。

6.温庭筠词的特点:

①善写美女的体态妆饰和闺阁情思,以物象的错综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 增

加直 觉印象的美感;

②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着力细部描绘,善用暗示、意象跳跃, 造成含蓄的

效果。

③可以视作是由诗变词的开创性人物。

④风格以浓艳香软为主,也有清丽疏淡之风。

7.韦庄

①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同属花间词派。

②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 加工提高,多酣畅之作,以疏朗显直 、疏淡为美,

清丽疏放。

③是第一位大力用白描手法的词人,将文人词引回到民间作品的抒情路线上。

8.“温韦”

①花间词人:温庭筠和韦庄。

②温庭筠词风秾艳柔婉。

③韦庄词以清疏著名,语言自然而意在言外

9.南唐词人背景:

五代词可以《花间集》出现分界。

①前期:西蜀词艳丽绮靡

②后期:南唐初期之词,亦同西蜀,反映宫廷豪贵享乐生活。 后期国运衰落,

词风陡变,多哀怨凄怆之感,以李煜为代表,词多反映国破家亡之感。

10.南唐代表人物:一冯二主

①冯延巳:词数居五代之首,重触景生情,词风雅丽,深婉蕴藉。《谒金门》

②李璟:词风凄美哀怨,《浣溪沙》

③李煜:词分两期

前期:写宫廷生活,词作华丽,感情纯真;《玉楼春》

后期:侧重内心感情的表白,和国破家亡的泣血之恨,《乌夜啼》《虞美人》